首页

第一视角羞辱

时间:2025-05-28 17:51:02 作者:AI如何重塑出版业?专家学者探讨转型之路 浏览量:41579

  中新网深圳5月28日电 (记者 蔡敏婕)“推进出版和科技深度融合不是选择题,而是时代必答题。”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出版深度融合发展论坛27日在深圳举办,在AI浪潮下,如何利用AI赋能,革新传统出版业,重塑融合出版新业态,成为与会人员论道的焦点。

  在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宋吉述看来,数字化最大的意义,是形成新的业态。“所以,出版业的技术应用,必须聚焦在产品与产业创新上,加快专业化、垂直化、体系化内容建设。”

  高等教育出版社党委书记、社长刘超表示,在各种智慧教育平台不断崛起、传统教材市场份额不再具有优势的今天,教育出版若不能和算法驱动有效融入,将面临用户黏性的流失,甚至将面临“渠道失语”的困境。

  腾讯集团高级副总裁郭凯天表示,在技术和出版深度融合的过程中,需注重产业向新、价值向善、眼光向外。产业向新即用新技术满足出版需求;价值向善是商业与社会价值的深度融合;眼光向外指的是出版需要注重海内外文化内容的融合。

  阿里研究院执行院长袁媛也提到,大模型本质是“规律的熔炉”——AI是从数据中提取规律,而非机械复制,数据不再仅是资源,更是驱动决策的生产要素。袁媛提出“快慢思考”融合的AI进化方向——既保留创意灵感,又提升事实准确性,为人类创造力装上“加速器”。技术不再是外挂工具,而是生态重构的基因。

  当天论坛现场,“内容为王”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。“出版的核心竞争力始终是内容。”中原出版传媒集团党委书记、董事长王庆强调,要通过立体化开发,将单一图书转化为产业链,最终形成生态圈。

  广东人民出版社党委书记、社长肖风华称,出版业的核心优势在于高质量内容。随着AI进入“结果导向”阶段,专业、精准的垂类数据成为技术进化的“养料”。出版行业能提供的高质量内容在未来会与技术共生,成为技术本身,具有革命性意义。

  与会专家指出,当前内容生产多元化带来诸多挑战,出版社必须拥抱技术,以应对读者需求的升级,在信息过剩时代,要突出内容生产,以精品供给构筑发展优势。

  “未来,没有一个人能忽略AI的存在,AI扑面而来,彻底改变了儿童内容行业的工作方法甚至工作关系,也重构了儿童内容的生产逻辑。”“凯叔讲故事”创始人王凯说,过去,内容创作主要对象是受众,但现在,创作者要让AI理解创作意图,产出不同风格的内容方案。这时候,内容创作者就不只是编剧了,对于内容创作和出版人来说,“AI是工具,互动是手段,成长是目的,孩子是主角”。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【百万庄小课堂】腰痛、水肿……这些都是肾脏不好的表现吗?

“早在2017年,我们就在老街上开展了垃圾上门收集和垃圾分类工作,一直延续至今。”储诚亮介绍,古南街在修复时引进了不少先进的管理理念,并通过展示改造效果、召开座谈会等方式与居民及时沟通,让居民真正认可建设方案,主动参与进来,“我们还会定期收集居民的实际需求,逐一解决。”

北京等地纷纷出台新一轮举措 城市更新下足“绣花功夫”

北京11月15日电 (记者 张素)人形机器人“CASBOT 01”近日正式亮相。研发人员介绍说,该款机器人昵称“星期三”,身高约1.79米,体重约60公斤,整机拥有52个自由度,作业续航时间超过4小时。

春运以来中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超3亿人次

北京10月23日电 (李百加 朱贺)鼓点骤起,来自台湾的京剧梅派传人魏海敏饰演的穆桂英阔步登上舞台,台下掌声一片。23日,首届海峡两岸中华文化峰会在北京开幕,200余位台湾文化界人士在内的400余位两岸嘉宾出席开幕式。

周鸿祎:大模型不是泡沫 将会引领工业革命

“能不能以局部的破坏来进行另一方面的建设?我自己认为是很清楚的,厦门是不能以这种代价来换取其他方面的发展。”习近平话语铿锵。

一批国家标准发布 涉及家用电器、虚拟现实设备等

韩真:《咏春》是“双线”叙事,以叶问的故事为主线——叶师傅远赴他乡,怀抱“咏春堂”牌匾踏入群雄林立的武馆街,克服困境、扶危济困、破除门户,传承中华武术。另一条线是跨越近半个世纪后,在深圳剧组摄制电影《咏春》的片场,剧组众人怀揣梦想来到深圳,通过拍片来造梦、追光、塑造英雄,追寻心中的那束光,以双线索、双场景带来两个时间的时代共振。我们将舞台设计成双层空间,这对许多外国观众来说是一种新颖的呈现。我记得与一位伦敦艺术家交流时,他告诉我,这种设计刷新了其脑海中对于中国传统艺术的印象,是一种“非常现代”的创作方法,双场景美学表现不同,但情感共振又是相同的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